Friday, April 16, 2010

自力村碉楼群

在开平众多的碉楼中,保存得最完好的是塘口镇自力村的碉楼群。沿着公路往自力村走,一路上,看到了许多零散的碉楼,样子奇特,引人一探究竟。通往自立村的小路,非常的美,开阔的田野,远处的碉楼神秘的散落在一片绿色之中,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啊,值得一来。


根据资料,自力村全村170多人,而在国外的华侨和港澳同胞却有250人。这个只有6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,竟然就有15座造型精美、风格各异的碉楼。这些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,其中最早的龙胜楼建于1917年,是当地侨胞为了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。因为在当时,开平位于新会、台山、恩平、新兴四县交界,经常遭受土匪侵袭,再加上地势低洼,在台风来临时很容易发生洪涝之灾,所以这些高大而坚固的碉楼起到了防匪、防涝的重要作用。

一些华侨、港澳同胞便拿出部分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。这些碉楼和居庐一般以始建人的名字或其意愿而命名。碉楼的楼身高大,多为四五层,其中标准层二至三层。墙体的结构,有钢筋混凝土的,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,门、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。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楼冈产的外,铁枝、铁板、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。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、四角悬挑、正面悬挑、后面悬挑。建筑风格方面,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,有柱廊式、平台式、城堡式的,也有混合式的。

为了防御土匪劫掠,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,先是配置鹅卵石、碱水、水枪等工具,后又有华侨从外国购回枪械。配置水枪的目的是,因水枪里装有碱水,当土匪靠近楼体时喷射匪徒的眼睛,使其丧失战斗力,知难而退。为了增强自卫能力,很多妇女都学会开枪射击。这些碉楼,有的是根据建楼者从外国带回的图纸所建,有些则没有图纸,只是出于楼主的心裁。楼的基础惯用三星锤打入松桩。打好桩后,为不受天气的影响,方便施工,一般都搭一个又高又大的葵篷,将整个工地盖着。其实,别处雕楼也是很美的,不论在设计、建筑、美学意境上,还是在四周自然的谐调上。

身处国外而心系故乡的侨胞们赋予了碉楼中西合璧的独特风貌。比如自力村里最漂亮的铭石楼,楼高6层,采用钢筋水泥建成,一层为大厅,正面墙上挂着楼主和三位太太的照片,其中还有一位洋夫人;二至四层居室是按中国传统布置的;五层四周围绕柱廊,四角有悬挑塔楼,塔楼围墙和地面上还有射击孔;六层平台上有一座亭子,柱子是罗马风格的,而顶子却是中式六角亭顶,真是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。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、生活设施、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。

离开阴霾的城市,面对弯弯曲曲的小河、密实挺拔的竹林、盛开的各色鲜花、充满浓郁欧式风格的成片碉楼群,我心中充满感激。放眼望去,稀稀疏疏的几座碉楼默默地立在绿色的田野上,是那么沉默,经历了80多年的历史,依然岿立天地间,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。碉楼前有个水塘,这时再回过头来,看看水塘边的雕楼和水塘里的倒影,仿佛分不清什么是现实,什么是梦境。

自力村的碉楼和环境结合得非常好。它们坐落在稻田、荷塘、竹林之畔。在稻谷成熟之时、荷花飘香之际,都是非常好的摄影采风季节,可惜我来得不是时候,稻谷已经收割,田里只有干结的泥土。即便没有水塘为镜,有座雕楼在稻田的尽头茕茕孑立,那孤独无依的感觉,也足以让人觉得它产生的必要的。走近它,你才会觉得,它有了朋友。希望下次再来,可以碰上更好的时节!

2 comments:

Casendra said...

偶然发现你的部落格,觉得和我一位朋友的部落格有点相似,就记了下来。。。真的很佩服你们可以那么详细的了解一个地方,耐心的介绍。。。看来可以随着你的部落格到很多地方旅游咯。

Leiister Soon said...

谢谢你。希望你在我的BLOG逗留期间,是快乐的